雙“十一”乍去,雙“十二”又來。於這網購狂歡的時代,難免不時想到馬雲所雲:“我們在街上不會點頭的快遞人員,正在改變今天的中國經濟”,且是“未來經濟的希望”。這話教人難以反駁。寥債務整合寥數年,快遞行當造就多位富商巨賈,令人們便捷地接發貨件,教那麼多年輕人有份薪水不低的工作。若論崛起速度,快遞業排進前幾名,恐怕無多少人質疑。
  快遞興盛若斯,許多人也便覺得馬雲的室內設計話完全正確,將來快遞對這生活會起天翻地覆的作用。可依然有反面例子:電郵方便得只需敲幾下鍵盤,還是有人青睞執筆寫上幾句問候;撥通電話就可托人將鮮花送貨上門,依然有人願意自己去送;輕擊鼠標便能將衣物飾品買進家來,仍舊有人喜歡親身去逛商場討價還價刷卡付錢……對人們而言,快遞再快,信件搭上航班,依舊只能減省時間與精力上的耗損,卻無法彌合心靈上的間隙。
  這大概就是支票貼現快遞之局限。
  當下,雖然只要你願意付高額運費,連魚燒烤蟹生鮮都可快遞到廚房內;但可斷言快遞發展達至某一水平後,便會停滯難前。因那許多領域,快遞怎也無法浸滲其間。人所欲者,當然是快遞的“急”可帶來之便捷,卻也需要生活之“緩”所顯出的品位與浪漫。所以有“歸來飯飽黃昏後,不脫蓑衣卧月明”,亦有“但願老死花酒間,不願鞠躬車馬前”,似閑散悠然方可察生活真諦。
  快還是慢,無非是生命容量的問題。生命由時間組成,如果快能夠將有限的時間充塞進更多內容,那自是非常划算。在龍應台眼裡,每人都各有記錄時間的方式,杜甫寫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”是記錄時間,倫勃朗從少年輕狂畫至滿目蒼涼亦太平洋房屋然,農業社會裡的勞動者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,自也是在記錄時間。這種種方式,相差幾何?策馬揚鞭奔波於道的信差,快則快矣,比之靜思冥想旬日不動的詩人,思想與精神的旅程未必更遠,生命的質量也不見得更高。
  所以能達至多快,並非人生高下的決定因素。反是那些曾經滄海的人們,倒越來越註重放空自己,努力將日子過得慢下來。青春年少時總是行色匆匆為各類瑣事奔忙,恨不能將一分鐘掰開來用,年華不再時卻燃香品茗,似要還以前太求快而虧欠自己生活上的賬。如若所有的快終為回歸於慢,那當初種種,究竟是為了什麼?再行路上,會否只顧加把腳力忘問前程?這真是難解之題。
  不論局限於何境地,仍還是要感謝快遞,也無法否認正是憑藉其快,才在白駒過隙的時光里,把人從另外的瑣事里解脫出來。只是那節餘的時間如何去用,要依各人而言。
  文/劉哲  (原標題:快遞之局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f52pfr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